利率一降,银行揽储直接 “愁白了头”。北京某支行的客户经理小李跟我吐槽:“以前客户定期到期,我打个电话说‘续存利率跟之前差不多’,人家基本就同意了。现在倒好,好多人一听‘利率又降了’,要么说‘再想想’,要么直接把钱取走,有的转去买理财,有的说‘要去试试股市’,留都留不住。”
央行的数据也能看出门道:今年前 7 个月,老百姓往银行存了 9.66 万亿元,但 7 月份一个月就少了 1.11 万亿元存款。说白了,就是大家觉得存银行利息太少,宁愿把钱 “搬” 出去,哪怕多赚一点是一点。
为了留住客户,不少银行开始玩 “小心思”,推各种 “限时、限额度” 的特色存款。辽沈银行的客户经理说:“现在存 10 万以上三年期,能给 2.0% 的利率,比普通定存高 0.1%,但就这几天有,过了这村没这店。” 厦门国际银行有款两年期产品,利率 1.6%,比普通定存高 0.1%,结果我问的时候,客户经理苦笑:“额度早没了,上周五刚放出来,半天就抢光了。” 这些其实都是银行的 “应急招”,就怕客户全跑了。
最近去银行存定期的人,大概率会被利息 “泼一盆冷水”。8 月底,不少银行悄悄把定存利率又往下调了 —— 南京银行、江苏银行的三年期定存,之前还能有 1.85% 的利息,现在直接降到 1.75%;更夸张的是嵊州瑞丰村镇银行,三年期、五年期定存利率干脆跌到 1.3%,这意味着咱们常说的 “定期存款”,彻底迈进了 “利率 1 时代”,想靠把钱存银行赚点零花钱,越来越不现实了。
其实这轮降息不是突然来的,早在 5 月 20号,工行、建行这些国有大银行就带头降了,当时三年期定存挂牌利率直接压到 1.25%,五年期也才 1.3%。之后股份制银行、地方小银行就跟 “接龙” 似的往下调,苏州银行、盛京银行的客户经理跟我唠嗑时都说:“利率降了快 3 个月了,现在客户来问,我们都得先主动说‘利率比之前低了点’,怕人家听了失望。”
现在想找高利率定存,比找打折的网红奶茶还难。大连银行算市面上利率比较高的了,1 万元起存的三年期能给到 1.95%;辽沈银行、盛京银行稍低一点,1.9%;杭州银行更 “抠”,得存够 5 万元,三年期才给 1.8%。对比半年前,普遍降了 0.1%-0.2%,别小看这零点几个百分点,要是存 10 万元三年期,以前能拿 5550 元利息,现在最多只能拿 5850 元(按 1.95% 算),少赚了好几百。
普通老百姓的理财焦虑也跟着上来了。社交平台上全是求助的:“存 10 万定期,一年利息才 2000 不到,这还有意义吗?”“想找个稳一点、能有 3% 收益的产品,怎么比找对象还难?” 有做财富管理的朋友跟我说,除非经济形势有大变化,不然未来几年,想再看到 3% 以上的存款利率,基本不可能了,“大家得慢慢接受‘低利率’是常态,别再指望靠存银行‘躺赚’了”。
至于利率还会不会再降,银行工作人员也没准话:“每次调整都特别突然,有时候下班前才接到通知,第二天一早就变了。” 但他们都觉得,“整体肯定还会往下走”。对咱们普通人来说,与其天天纠结利率涨没涨、降没降,不如早点调整理财思路 —— 比如别把钱全存定期,拿一部分买短期理财,再配点稳健的基金,或者分散着投,哪怕收益少点,也比眼睁睁看着利息缩水强。毕竟,日子要过,钱也得想办法让它 “不闲着” 才行。